酷狗屋宠物店

母鸟是否会抛弃被人摸过的小鸟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酷狗屋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鸟通过外貌和声音来辨别小鸟我们常会听说不要去触摸小鸟,否则这只小鸟就会被母鸟抛弃。就像狮子或老鼠,被沾染上异味的幼崽会被母体抛弃甚至是吞食。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气味是哺乳动物辨认亲缘关系的重要标识之一。


鸟通过外貌和声音来辨别小鸟

我们常会听说不要去触摸小鸟,否则这只小鸟就会被母鸟抛弃。就像狮子或老鼠,被沾染上异味的幼崽会被母体抛弃甚至是吞食。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气味是哺乳动物辨认亲缘关系的重要标识之一。那么鸟类是否同样会出现这一情况呢。

这要先从鸟类的嗅觉说起。曾经有人认为鸟类嗅觉非常弱,不过这一结论很快就被推翻了。研究表明很多鸟类不仅对气味敏感,甚至可以闻到我们难以察觉的外激素。只不过鸟类辨识自己儿女并不是依气味,而主要靠外形和声音,所以即使是沾染了人类气味的雏幼鸟,它们仍然会继续哺育。

但是即便是如此我们仍不能轻易触碰幼鸟。这是因为可能会出现应激,对野生动物来说,人类(天敌)的出现导致其惊吓就是导致其应激的因素,处于繁殖期的雌性动物更会出现极端行为,比如筑巢期及产卵期的鸟类如果频繁受到骚扰会弃巢,因为它们觉得这个巢址不安全,即使把后代产下或孵出来,也不会成活,白白浪费繁殖成本,不如尽早另觅新居。而育雏期的亲鸟们表现得会稍微平和些,它们会继续哺育自己的后代,这是由于前期已经投入了太多的资源和时间成本,并且也来不及再生一窝了。曾经有过由于巢被毁,连同8只雏鸟一起被送到救助中心的纵纹腹小鸮母亲仍然继续哺育自己孩子的报道。


不要轻易去触碰幼鸟

尽管看上去幼鸟没有被抛弃,但人类的干扰会影响亲鸟的育雏节律,它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看守自己的孩子,而无法出去找到更多的食物,这同样会导致成活率降低。同时,如果人的接触过于频繁和亲密,还有可能引起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印痕行为。

简单来说,印痕行为就是在动物生命早期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有效(不可逆)的学习行为。这一行为会影响动物对父母、配偶、天敌、栖息地等的认知。而这一行为的敏感度随着年龄增大而变弱。小鸡小鸭如果出壳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人类,就会跟在人类后面,把人类当成自己的母亲。这就是"亲子印痕"的一个例证。

由此可知,如果鸟类在幼雏阶段与人类过多接触,很有可能导致其对人类"脱敏"和依赖,进而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更有甚者,有些被人类养大的鸟会将人类作为求偶对象,做出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所以当捡拾到坠巢的雏幼鸟时,如果能放回原巢或其同类的巢是最理想的。无法还巢的话,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相对高些的地方,将雏鸟安置在那,亲鸟发现之后会继续哺育幼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