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痒就是得猫藓?还可能是这些皮肤疾病!
皮肤覆盖身体表面,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当猫咪感觉到疼痛、瘙痒或者是心情不适时,都会频繁舔舐和抓挠皮肤,从而引发一系列皮肤问题。
为了使铲屎官能为猫猫们做好皮肤管理,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7种猫猫常见的皮肤疾病"。
01猫粉刺/痤疮
- 通常发生于成年猫或者老年猫,幼猫较少发生,成因尚不明确。
- 多与猫咪本身毛发清理工作不良、免疫抑制、应激、潜在皮质溢倾向等有关,可能会继发于毛囊虫、皮霉菌病或马拉色式霉菌属感染。
- 且近年来发现,猫粉刺与使用塑料食盆有相关性,可使用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的盆。
- 症状:
下巴处有黑色颗粒物堆积,继发感染会出现下巴肿胀、结节、红疹、痂皮。
图源@有鱼
- 治疗:
- 大部分粉刺无须加以治疗,仅是美观上的问题,若是有继发感染或猫奴坚持时才需要医疗介入,且只能对症处理,无法根除;
- 局部剃毛并热敷,涂抹抗生素软膏(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日1~2次;
- 使用抗菌沐浴露或药用洗剂(氯己定溶液/过氧化苯甲酰香波)进行局部搓洗,约每周1~2次,每次揉搓5分钟;
- 局部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口服药物治疗,谨遵医嘱。
02猫藓
- 由藓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感染,会感染人类。
- 症状:
瘙痒;片状脱皮、脱毛,感染毛发断裂、参差不齐,毛茬可能变粗;圆形或椭圆形的藓斑,覆盖白色鳞屑。
图源@十娘是一只喵
- 治疗:
- 一处或少量地方(猫藓初期):治疗宠物真菌类皮肤病的喷剂;
- 全身大范围掉毛或区域分散:药浴(咪康唑氯己定洗液)搭配口服药物(伊曲康唑);
- 环境消毒:猫咪用品以及家里用品(特别是床上纺织品和衣物),清洁消毒防止真菌蔓延。
03种马尾
- 猫尾巴根部的背侧面皮脂腺分布过多油脂(分泌油脂来作为气味标识之用),使尾根部及臀部背侧有大量的油脂堆积,毛发黏附成一束一束的。
- 好发于未节育的公猫。除了与内分泌有关外,与环境、饮食也有关系。
- 症状:
靠近肛门的尾巴背面会肿胀脱毛,尾根部会油油的;继发感染可能会出现毛囊炎和黑头粉刺。
图源网络侵删
- 治疗:
- 剃毛:利于局部药膏(皮特芬/克林霉素)发挥作用;
- 药用洗毛精:清洗患部,并按摩患部,一周洗2~3次;
- 节育手术:部分公猫情况有所改善,但不绝对;
- 继发感染:针对感染源对症下药。
04过敏性皮肤炎
- 过敏是基于免疫系统对物质过度、异常的反应。猫咪的过敏途径分为三种:食物/跳蚤/吸入。
- 跳蚤性的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食物性的。与人类(打喷嚏、哮喘)不同,猫咪过敏的表现是搔抓。
- 症状:
非季节性瘙痒,局限在脸部、颈部,也有可能到躯干和四肢;可能会脱毛、红斑、皮屑等
图源@赵博
- 治疗:
- 抗生素治疗:防止二次感染(脓皮症与外耳炎等疾病);
- 止痒剂:可给予止痒剂,并补充脂肪酸;
- 食物:低过敏源的饲料或单一配方的饲料(单一肉类、无谷物饲料);
- 清洁消毒:由跳蚤引起的过敏,家庭清洁与猫(定期驱虫/勤洗澡)及用品清洁。
05疥藓
- 是由耳螨(又名耳疥虫,寄生于猫咪的外耳道,以耳蜡和油脂为食)的疥虫感染所造成的皮肤感染,疥虫会躲藏在皮肤组织内,与猫咪进行直接性接触。
- 皮肤的病变通常是从耳朵边缘开始,之后是头部、脸部和脚。
- 症状:
极度瘙痒,甚至皮肤出血;受感染的皮肤变厚重并且脱毛,也会出现皮屑。
图源@酷猫世界
- 治疗:耳道清洗(无菌生理盐水)与上药+全身性的驱虫药+药浴(4-8周)
06霉菌
- 常见的霉菌是犬小芽胞菌感染,一般为直接接触感染。
- 症状:
呈现圆形脱毛,脱毛部位会有大量皮屑,不会有太明显的瘙痒症状。
受到霉菌感染的部位呈现圆形脱毛
图源@犬能训练营
治疗:
- 口服抗霉菌药约1个月;
- 合并药浴,药浴时泡沫停留5~10分钟,除了更好渗透外,将身上皮屑软化;
- 擦拭毛巾勿重复使用(一次性的纸巾或毛巾);
- 停口服药后,持续药浴2~4周。
07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复征
- 嗜酸性球:白细胞一种,它的增多与过敏、免疫反应及寄生虫感染有关;
- 肉芽肿:由肉芽组织构成的肿块,当肉芽肿存在大量嗜酸性球时,就称嗜酸性球性肉芽肿;
当肉芽肿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时,我们将它们集合起来统称为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复征。
(1)嗜酸性球性斑
是一种常发于对蚊虫(跳蚤或蚊子)叮咬的过敏反应。
#症状:
界限分明的隆起脱毛区或溃疡,常出现在腹部的腹侧或大腿的内侧。
图源@赵博
(2)无痛性溃疡
可能与跳蚤过敏或食物性过敏及基因有关,少数病例会演进成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症状:
位于上唇,单侧或双侧发生,呈湿湿的溃疡状,外观看起来像火山口。
(3)线状肉芽肿
位于大腿后侧,呈现界限明显、脱毛、细蝇状的组织隆起。
#症状:
猫咪脚的肉垫、咽头及舌头上,或呈现处下唇或下巴的肿大外翻,即肥下巴。
- 治疗:
- 移除过敏原:如跳蚤、蚊子或食物;
- 按照医嘱使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添加脂肪酸。
总结:
- 猫咪的皮肤病多由寄生虫、霉菌、细菌等的感染;吸入或接触过敏源、食物过敏;内分泌性(副肾上腺皮质功能症);营养不良(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等原因造成。
- 症状:过度抓挠/舔舐/咀嚼皮毛,皮肤发红肿胀,毛发脱落引起斑秃,皮肤结痂、有鳞或片状。
- 治疗:
- 严重肿胀,可引流、清洗、注射药物缓解疼痛;
- 继发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缓解炎症和瘙痒;
- 使用功能性沐浴露和药用洗剂,及时清洁消毒家里与猫咪用品;
- 调节猫咪饮食结构,慎重选择猫粮与猫咪用品。
本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铲屎官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本篇内容哦,争取成为出色的"皮肤管理达人"。这样当自家的猫主子们出现皮肤疾病时,才能保持镇静,处理得当。
切记不要害怕猫猫们的皮肤病,相信在众铲屎官的及时处理与悉心照料,猫咪们都能拥有最强"王者皮肤。"
/
至于我们甜宠:
是一个宠物类应用,一个铲屎官社区,大家每天晒晒自己养的猫、狗等各种宠物
/
· 应用的宠物百科版块能看到养猫、养狗的各种问题及预防,像百科词典;
· 能够看到各种干货评测,以及大家的经验分享
· 晒照吐槽,每天的快乐源泉
· 还有宠物医生,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