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水质要想调理到最清澈的状态,我们可以参考四种方法!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根据养鱼老道最近的实践表明,鱼缸的水质处理的关键问题,其实只有两点,我们也不用说什么有机物和鱼儿粪便的问题,直接就是六个字:大颗粒和微颗粒,完事。好像是七个字啊,数学学的不是很好。
一、对于鱼缸大颗粒的去除有以下几种方法:
1、依靠物理过滤
这个就不用细说了,事实上对于鱼缸大颗粒的去除,养鱼老道认为基本上两三层滤棉就可以搞定,再多了的大颗粒我们之所以去除不了,并不是说靠什么粪便处理器和再去加上多少层滤棉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加的再多也是多余,剩下来的问题是有一个方法,就是手动去除。
要么我们就别养那么多或者别喂那么多。
2、手动去除
那么如果鱼缸的大颗粒我们不能够通过鱼缸的物理滤棉有效滤除,只能证明我们的滤棉摆放和鱼缸的水流有问题,再就是上面那一行字了。
剩下来的方法只有一个,定期手动去除,还是六个字完事,要么抽底换水要么定期换水。
二、微颗粒的去除真的很难吗?
1、微颗粒的去除不是靠过滤的作用,这一点是肯定的,大家千万别想错了,过滤的作用只是对付大颗粒,把大颗粒收集到滤棉上,然后清洗或者说是倒掉也可。
2、那么对于鱼缸的微颗粒我们最为有效的去除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四个字:有效粘附。
3、粘附和过滤绝对不是同样的意思,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三、如何做到鱼缸的各种系统对于微颗粒的粘附?
1、青苔粘附和分解
这个在养成青苔水的金鱼缸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我们的青苔铺满缸底和缸壁的时候,在饲养密度适中的情况下,鱼缸里所有的微颗粒都会被青苔有效的粘附和吸收,鱼缸的水质一清见底,这才是真正的粘附而不是过滤。
2、底泥、陶粒和水草的共同作用
在草缸里鱼缸底部的底泥和陶粒,也会对于鱼缸里沉淀下来的微颗粒进行有效的粘附,但是这个鱼缸的水流就一定不要太大,如果太大就会搅动底泥,使的杂物纷飞,我们反而无法处理。
所以说在以饲养观赏鱼为主的草缸里,我们最好还是以铺设陶粒为主,底泥次之,然后这些微颗粒将就会被鱼缸里种植的水草予以吸收,所以鱼缸的水质也会得到很好地保持。
3、纯粹的物理过滤吸附
在以前的文章中养鱼老道曾经讲过,旧滤棉对于鱼缸微颗粒的吸附作用要比新滤棉强很多,这个最终的结果就体现在养鱼老道所实践的这两个小鱼缸里。
当我的鱼缸换上新滤棉,水质出现白浊现象,我少量往鱼缸里增添适当有机物,让它们被打碎附着在滤棉上,反而增加了滤棉的吸附能力,只用一天水质就得以恢复澄清。
4、滤棉和生化滤材共同吸附
也就是说滤棉不足滤材来补,最终的细微颗粒全部被滤槽前方的生化滤材截留,而使得鱼缸最后方的生化滤材干干净净,起到了培养硝化细菌的主力作用。
四、粘附饱和
1、如果我们鱼缸里的微颗粒过多,鱼缸的过滤系统薄弱或者饲养密度大、投喂量大,在物理过滤上首先就会出现粘附饱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溢流现象。
2、为了下一级的生化过滤不受到更多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去清洗滤棉。
3、而如果生化滤材出现了短暂的饱和现象,我们是可以通过勤洗滤棉和适当换水来解决的,新水的注入会对于生化滤材起到一定的再生作用,因为新水含氧量高、受到各种污染很少,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会使得生化滤材上的各种菌类繁殖加快,对于生化滤材上的微颗粒进行再次分解。
4、换而言之,定期换水和洗棉的最终目的,其实有可能是解决了生化滤材的负担,使得生化滤材获得新生。
5、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生化滤材才可以长年累月的重复使用,直至最终粉化结束,一般的如果处理较好,长时间也不用去更换。
1、在五六十厘米的小鱼缸里,我们还是应该以处理掉大颗粒为主,因为鱼缸的生化过滤太过于薄弱,一个小小的上滤下水,足够解决小鱼缸的氧气供应量,因此我们是可以靠一块白棉和少量滤材来解决问题的。
2、所有滤槽里的边边角角都会对鱼缸的细微颗粒起到吸附作用,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除掉大颗粒,减少小颗粒,因此如果小鱼缸生化滤材过少的话,我们是不应该设置一些去打碎大颗粒的滤材,或者说借以提高什么鱼缸的氧气量,比如说把生化球放在了滤棉上,这些东西不但是多余,而且还会起到反作用。
3、因为小鱼缸的水体过小,各种毒素含量很容易超标,在没有过多生化滤材的前提下,我们不断地把大颗粒打碎,过多的小颗粒残留在鱼缸里,由于硝化细菌的缺失,鱼儿就很容易氨氮中毒。
8、所以说,一个鱼缸的水质,我们只讲水质的清澈度,只会有这几个因素有关,大颗粒、微颗粒,物理和生化滤材的粘附作用,至于如何去把它们之间的问题处理到位?
9、养鱼老道说句实话,全部在于细节问题,这个全靠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养鱼老道也只能给大家分析到这里了。因为其中包括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一切真的只能靠我们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在下一篇文章中,养鱼老道会给大家出示我鱼缸和水缸刚刚检测的TDS数据,或许大家还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吧。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